首页 女生 穿越重生 乱世之国军虎将

黄埔岁月3

0:00
0:00

  更新时间:2013-08-06

   25年的年底,中国北方的邻国沙俄发生巨变!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不承认大选结果,武装推翻了社会党政权,建立了红色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一时间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巨大的震动。

   孙中山收到了俄国革命成功的消息后也很兴奋,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赞扬俄国革命的文章,表示希望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合作的意愿。孙中山还在国民党内部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过很多党员都表现得很抗拒。

   26年新年之后孙中山生病住院了,基本不能理事了。广州政府给孙中山找来英法美德四国的医生会诊后,确认了孙中山罹患了肝癌!国民党大佬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方寸大乱。孙中山得知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这是要不行了,于是开始安排起国民党内部的权力分配了。

   孙中山对跟随自己革命多年的元老们还是比较的了解,知道很多人恋权不放,但这些老人也已经影响到了国民党的发展了。孙中山考虑再三之后,把国民党主要的负责人都召集起来,当众宣布了自己对国民党的一系列改组命令。

   孙中山任命了林森为广州政府主席,汪精卫为广州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由张静江任国民党主席,胡汉民为国民党秘书长,廖仲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军事方面蔡锷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志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常务副委员长,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孙中山一系列任命让国民党各元老们十分不满意,但是孙中山还是坚持这样的任命,并直言革命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各元老们已经为革命操劳了半生,是到了可以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孙中山的任命状下来之后,广州城里一时间风云涌动,几个不甘寂寞的国民党元老们开始了勾结活动,他们的目标当然就是廖仲恺和蒋志清,蔡锷等人了。在这些元老们看来,自己为了中国革命奔波了半生,好容易熬到孙中山不行了,但孙中山却如此的无情,让他们半生经营落了一场空!他们身后的保守势力更是坐立不安了,新晋的廖仲恺蒋志清蔡锷都是小字辈的,而且政治上一直对保守势力不友好,而且廖仲恺和蒋志清在俄国政变时都大力赞扬了布尔什维克的运动,表示中国的革命也应该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保守势力害怕廖蒋二人日后可能会打击保守的地主和买办势力,这让那些人如何能接受呢。

   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蔡锷廖仲恺蒋志清等人接受了孙中山的委任状,可以履行自己的职务了。孙中山对北伐一直都没有放松半刻,但他深知自己控制的五省地盘并不稳固,广西的陆荣廷根本就是个军阀,要想北伐就必须打掉陆荣廷的桂系军阀势力。

   蔡锷在觐见了孙中山之后,立刻和蒋志清蒋百里一起制定了讨伐广西陆荣廷的军事计划,准备以蒋志清的粤军和贵州张孝淮部两面夹击,一举打败陆荣廷的桂系势力,让孙中山安心养病。

   蔡锷和蒋志清行动很迅速,蔡锷密电张孝淮进攻广西计划,蒋志清这边也秘密调动了粤军精锐。一个月后粤军突然发动了进攻,桂军面对粤军的进攻虽然有点惊慌,但还是很快的就稳定了形势,陆荣廷以为这是粤军单方面的进攻。蔡锷和张孝淮都远在四川呢,贵州的军队数量并不多,于是桂系军队主力开始压到了粤军面前。蒋志清严令粤军不断的发动进攻,在大量m1式75榴弹炮和m1式105榴弹炮的火力压制下,牢牢的把桂军主力吸引住。就在桂军主力云集时,贵州张孝淮突然率领5个师的兵力直插广西境内,陆荣廷这下惊慌失措了,连忙从前线抽调主力回军救援,不想半路被蔡锷带领的川军伏击,双方激战了3天之久。而此时张孝淮已经带兵杀到了桂林城下,陆荣廷又惊又怒,急令沈鸿英救驾。沈鸿英也是首鼠两端,一路走走停停,观望形势,企图保存自己的实力。就在沈鸿英观望时,蔡锷拿下了被包围了桂军主力,然后和蒋志清直插沈鸿英的左右两侧,一举包围了沈鸿英部!沈鸿英惊觉之下,率军突围死于乱军之中,余部皆举枪投降了。

   陆荣廷在接到沈鸿英全军覆没,沈鸿英战死的消息时,张孝淮已经把整个广西地界清扫了一遍,桂军各部纷纷投降。陆荣廷无奈之下,能好通电宣布下野,移居到上海。

   进过广西一战,国民党终于彻底控制了广西省,将桂系势力拔除干净了。蔡锷和蒋志清带着这个消息去觐见了孙中山,病榻上的孙中山听到了陆荣廷下野,桂系势力全部瓦解的消息大喜,一下子精神都好了很多。

   孙中山精神好了很多,这让国民党很多元老知道孙中山的大限已到了,这是回光返照了。果然,3月12号,孙中山逝世了。广州城内顿时哭声震天,民众以及军队全部戴孝,国内外纷纷来电广州政府,对孙中山的逝世表示了哀悼。

   3月17日,广州政府为孙中山举行了个隆重的葬礼,根据孙中山的遗嘱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香山县南朗翠亨村。

   孙中山的逝世后,廖仲恺接过了孙中山理论思想大旗,他在党内会议再次提到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孙中山在病榻写的关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章。

<>read_di();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