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穿越重生 乱世之国军虎将

反派人生25

0:00
0:00

  更新时间:2013-07-31

   历史虽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有点事情还是注定会发生的。25年的叶举之乱让孙中山苦心经营的二次北伐夭折了,更让孙中山对军阀恨之入骨。虽然粤军现在已经被国民党完全控制了,但广西桂系依然占着广东部分地界,两广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四川民众也对云贵军长期驻守颇多怨言,虽然蔡锷蒋百里张孝淮一直严肃军纪,但难免手下军队有扰民的行为,在某些人挑动之下,川民和云贵军开始有了对立情绪。

   蒋志清抓住这个时机向孙中山建议组建新式军校,专职培养信仰仨民主义的年青军官,为国民革命军培养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彻底摆脱军阀控制军队的局面。孙中山听完很感兴趣,让蒋志清做份计划出来,于是蒋志清就拿出一份以仨民主义教育为主,军事训练为辅的革命青年军官培养计划,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以青年革命军官为基础组建支完全听命于国民党中央的新式军队!

   孙中山早就对军阀控制下的军队失去了信心,一看蒋志清这个计划,大喜之下立刻要求蒋志清负责组建这个军校,并安排了五十万大洋的经费。孙中山还安排了廖仲恺协助蒋志清。

   蒋志清和廖仲恺在考察了广州城之后,决定将新式军校的校址定在黄埔区长洲岛上,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可以马上招收学员。

   蒋志清和廖仲恺把军校校址报告了孙中山,孙中山亲自前往查看后十分满意。孙中山认为蒋志清曾在日本军校和美国军校学习过,指示蒋志清和廖仲恺立刻成立军校筹备处,蒋志清任军校筹备处处长,廖仲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并挥笔为新军校提名“国民陆军军官学校”。

   蒋志清一边从国民革命军里抽调保定军校出身的军官,一边向美国海军部请求派遣军事教官。廖仲恺也从国民党中抽调了大批干部充实政治部。

   现在的黄埔军校办学资金充足,蒋志清要求对长洲岛上的建筑开始了翻新和扩建。黄埔军校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大块,教学区里有各学科教学大楼5座,图书馆1座,大型训练场2座。生活区也原有校舍基础上扩建,能容纳一千教官学员。

   蒋志清一直对前任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崇敬有加,他写信给蒋百里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希望老校长相助,并任军事教育长一职。蒋志清还跑到孙中山那里,希望孙中山也能给蒋百里亲自去信,孙中山对蒋百里这个儒将一直都很欣赏,且蒋百里也有办军校的经验,于是孙中山亲自写信给蔡锷和蒋百里,希望蒋百里可以来黄埔军校。

   长洲岛上的建设在全广州市民的鼎力支持下,军校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了,几座四层教学大楼的建设速度令人吃惊。蒋百里在孙中山和蒋志清的全力邀请之下,同意参加创建黄埔军校。蒋百里要来黄埔军校任职的消息一出,国民革命军里各保定军校出生的军官们纷纷来到黄埔军校任职。

   蒋志清看到军校筹备上了正轨以后,开始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有关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一时间,全国各地向往革命的有志青年纷纷向着广州聚集而来了。

   蒋志清和蒋百里廖仲恺以及其他教官组成了招生处,对全国汇聚而来的年青学生们开始严格的入校考核,蒋志清和蒋百里十分重视学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可以锻炼,但文化素质才是影响军校办学质量的重点,一名优秀的军官必须接受过完整教育。

   孙中山也在报纸上发表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的文章,强调了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di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孙中山还亲自组建了国立广东大学,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有志于仨民主义救国的知识年青。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招生考试三个星期后放榜,共录取了一千名学员,成为士官系和指挥系两大学员队。士官系学期二年,指挥系学期四年。两大系里又分别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电讯,宪兵等科,每名学员除了日常的军事学习课程之外,每天还有2个小时的政治学习,主要是仨民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read_di();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