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558章守岁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无色非龙 10223 2023-11-16 09:16
0:00
0:00

  年夜饭吃的早。

  春晚开始半个多小时,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大家伙都不再闲聊,开始关注起今年的春晚来。

  从八三年开始有春晚,一届比一届节目精彩。

  到现在的春晚,节目还是精彩纷呈的。

  今年的春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

  节目主持人多,有十几个。

  明星多。

  以前,邀请个港台明星都很谨慎。

  稍有风吹草动的,就得取消。

  可今年,港台和内地的明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也不再扭扭捏捏了。

  而全国的观众也都习以为常。

  屋里里欢声笑语。

  电视节目精彩纷呈。

  春晚节目,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一点多钟。

  这么大跨度的晚会节目,为的就是配合中国春节的守岁习俗。

  一定到过了十二点。

  垮了年,吃了饺子。

  这个除夕才算正式过完。

  至于这个守岁的习俗是从啥时候传下来的,卢昌华不得而知。

  记得小时候,他和大哥已经困的不行了,爸妈还是把他们叫醒,坚持过了十二点吃了饺子才准睡觉。

  有时,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让出去放鞭炮,被冷风一吹就精神了。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春晚,过春节就是有好吃的,有新衣服,这就是卢昌华的记忆。

  记得有一年春节,九点多了,卢昌华眼睛都睁不开了,在炕上打盹。

  爸妈在家里磕着瓜子,聊着天,枯坐到了十二点。

  老妈去煮饺子,老爸把他推醒。

  “别睡了,别睡了,起来吃饺子。”

  那会儿,卢昌华赖赖唧唧就是不睁眼。

  老爸用冷水毛巾给他洗了把脸,他才醒过来。

  现在好多了。

  有了电视,有了春晚,生活条件也好了。

  再也不用无聊的干坐着。

  不过,孩子能坚持到十二点不睡的还真少。

  这不,一过十点钟,几个孩子都倒在西屋的火炕上,呼呼大睡了。

  就连熊宝哥仨也跟着在里面烀猪头,打着鼾。

  受欢迎的依然是小品节目。

  像小品《钟点工》,一句“你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竟成为以后二十年里的经典台词。

  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主持人们站在台前,用饱满的激情说着祝福。

  屋里的老太太们都纷纷起身,在卢妈妈和王瑶的带领下去了厨房。

  由于女人太多,半路又回来了一大半。

  只留下了王瑶王露韩颖和吴玥几个年轻的。

  大嫂去西屋招呼几个呼呼大睡的孩子。

  孩子们睡得正香,被赵妍叫起来,一个个的都有起床气。

  只有盛宇咋扒拉都不醒。

  熊宝哥仨也被惊醒了。

  眯着眼睛打哈欠,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都精神精神,放鞭炮了!”

  胡大贵伸着脖子喊道。

  孩子们这会儿揉着眼睛找鞋。

  卢昌华抱着纸箱子进来。

  “快快,有鞭炮,有礼花!先到先得啊!”

  “啊,我,我。”

  “给我,给我!”

  孩子们穿上鞋子霹雳扑通的跟着往外跑。

  熊宝哥仨也跟着出去。

  窗子里透出的灯光把院子照的半明半暗。

  影影绰绰间,院中老杨树光秃秃的身影被映的老长。

  胡大贵和卢昌华两人把长达十几米的大鞭挂在院门上。

  盛文盛清给弟弟妹妹们分着箱子里的礼花。

  功夫不大,就见夜色里有星星点点的火花闪现。

  而后火光大盛。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响彻天地。

  孩子们手里攥着礼花,大孩子都往后躲了躲,用手捂着耳朵。

  小的则直接蹲在雪地上,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哇哇大笑。

  待大门口的大鞭炸完,天地之间为之一静。

  四周充斥着呛鼻的火药味。

  “灯笼来了。”

  老卢手里拿着几个红灯笼走了出来。

  “给我,给我。”

  孩子们一下子忘了手里的礼花,开始争抢灯笼。

  “别急,让爷爷给你们点上。”

  老卢背过身去,把手中的细蜡烛点燃,然后放进离开小灯笼里。

  刹那间,一盏红彤彤的灯笼就出现了。

  “来,先从小的来。”

  老卢把这盏灯笼递到盛宇的手上。

  “嗷嗷,我有灯笼咯!”

  小家伙蹦蹦跳跳的围着大伙儿打转转。

  颇有显摆的意思。

  看,还是爷爷对我好。

  其他孩子都瞪着眼睛羡慕的要死。

  转而围着爷爷要灯笼。

  胡大贵叼着香烟,一明一暗的抽着,见老卢忙不过来,也跟着凑热闹。

  “叔,我来给你点几个。”

  “爸,我们来分吧。”

  老卢见儿子和胡大贵来帮忙,也不纠结,把手中的灯笼交了出去。

  胡乐见老爸手里有灯笼,急忙扑过来。

  “爸爸,先给我!”

  “你小子,急啥?还没点着呢!”

  糯米则围着卢昌华转。

  剩下盛文盛清和赵雅就有点委屈。

  不过,胡大贵和卢昌华都没给自己的孩子,而是先给了赵雅和盛文。

  “别急,一个一个的来,都有!”

  不大会儿工夫,院子就红彤彤一片了。

  六盏红灯笼在孩子们的手里飘来飘去。

  熊宝哥仨也跟着追逐。

  盛文嫌院子小,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外面。

  远远的,好像一群萤火虫般在黑暗中飞来飞去。

  “放礼花,放礼花。”

  胡大贵和卢昌华一招呼,远去的萤火虫又飞了回来。

  他们也去了院外。

  礼花的火星还是有危险,谁都怕烧了房子。

  老卢笑呵呵的跟着出去。

  跟面呼啦啦也跑出来一大群人。

  休,休,休,呲呲呲~

  休~砰!

  礼花在黑暗中一闪一亮。

  五颜六色的造型在空中闪现。

  站在院里院外的人们都昂着脖子看。

  那刹那间的绚丽真是好美。

  灯火珊的家属区里。

  鞭炮阵阵,礼花腾空。

  那一声声的炸响,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整整一大纸箱的鞭炮礼花放完,大人们意犹未尽。

  孩子们兴奋的蹦跳。

  “吃饺子啦!”

  王瑶和王露姐俩在屋门口喊。

  “吃饺子,吃饺子。”

  观看礼花的人们都活动了下僵硬的脖子,转身踏雪,进了屋。

  而孩子们依然还在兴奋中,举着红灯笼不愿意进屋。

  “先吃饺子,一会儿再出来。”

  “不嘛,不嘛,进屋就看不见灯笼了。”

  在孩子们朴素的认知里,灯笼就应该点亮在黑暗里。

  卢昌华和胡大贵好说歹说,孩子们就是不妥协。

  没招了。

  两人谁都不管了,先回去吃饺子。

  几个妈妈亲自出马,这才归拢了他们。

  桌子上每人面前都有一盘饺子。

  “谁吃到钢镚谁有福啊!”

  “慢点咬,小心把牙嘣了。”

  老太太们都笑眯眯的说道。

  孩子们进来先洗手。

  然后进坐上了桌子。

  “哎呀。”

  糯米第一个叫了起来。

  吐出嘴里的一颗一毛钱钢镚。

  叮当一声,落在桌面上。

  “哟,让奶奶看看,咯着牙没?”

  卢妈妈赶紧过来查看。

  “没事。”

  糯米揉了揉自己的嘴巴,对着奶奶莞尔一笑。

  “没事就好,慢点吃,轻点咬。”

  “哎哟。”

  盛文也吐出一颗来。

  一时间,孩子们都每人吐了一颗钢镚出来。

  原来,王瑶专门给孩子们煮了带钢镚的饺子,这也是有意为之。

  想当年,卢昌中和卢昌华哥俩,为了吃到带钢镚的饺子,可是吃了整整一盘子呢。

  撑得要吐了都没吃到。

  因为大哥吃到了,气的卢昌华直抹眼泪。

  就这事,够卢昌华记一辈子了。

  如今,王瑶专门这么煮,就是为了讨个吉利。

  省得让孩子们吃撑着。

  过年吃饺子是东北人的习俗。

  吃饺子就蒜,这是北方人的习惯。

  而吃饺子喝酒更东北人的习惯。

  都说,饺子就酒,越过越有嘛。

  会喝酒的,刚才还没喝够的,这会儿就给开始倒酒喝上了。

  有些喝不了的,也就不再勉强。

  不喝酒的人,吃饺子也就半个钟头,喝酒的人,就没时候了。

  不过,在卢家吃年夜饭守岁的人,都是老家伙,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吃了饺子,韩建华老两口子带着闺女先回去了。

  赵雅还要跟着小伙伴玩灯笼。

  王家人也要回去。

  卢昌华作为姑爷得去送送。

  王瑶王露也跟着。

  他们这群人一走,客厅里立马就敞亮了。

  三叔三婶跟老丈人他们睡。

  地中海带着钱老太回他们家。

  卢昌华和王瑶陪着三叔三婶又聊了一阵,这才回去。

  王露非要吵着跟大姐一起睡,搞得卢昌华老大不乐意。

  你跟大姐睡了,我咋办啊?!

  王瑶实在没办法,就说道:“我先回去帮着拾捣一下,再回来。”

  这才脱身。

  在院子里遇到了举着灯笼的孩子,依然玩的不亦乐乎。

  屋里,赵妍吴玥正跟着卢妈妈拾掇桌子。

  胡大娘也没想着。

  王瑶也赶紧伸手。

  收了桌子,老胡头和胡大娘才起身说回家了。

  这会儿,孩子们都拎着灯笼回来了。

  一个个都沮丧着脸。

  “咋啦?”

  “蜡烛没了。”

  “行了,明天晚上再玩,该休息了。”

  胡大贵拉着儿子,一家人往外走。

  卢昌华拉着赵雅,他得给孩子送回去。

  待卢昌华回来,时间已经凌晨两点多了。

  当晚,老卢和卢昌中卢昌华睡在了东屋,王瑶去跟王露睡了。

  卢妈妈和赵妍在西屋跟几个孩子挤在一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