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365章堵与疏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无色非龙 8948 2022-12-29 20:45
0:00
0:00

  就在二龙山屯火车站不远处,农场规划出一块地来。

  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大铁棚。

  地面打上水泥地,画上线,算是划分了摊位。

  同时,二龙山农场发布公告,引摊入市。

  所有摊位都是鱼摊。

  至于鱼从哪里来,就要看水库的了。

  二龙山水库也发出了公告。

  水库给鱼市提供鲜鱼,欢迎来水库批发。

  这下不仅二龙山炸了锅,北宁和五大连池的鱼贩子都炸锅了。

  以前,二龙山水库是不对外卖鱼的。

  他们已经跟罐头厂签订了合同,所以鱼也不愁卖。

  能一勺卖,谁还去零卖啊?!

  这就是这样的决定,让各地市场的鱼贩子都动起了歪脑筋,鼓动当地职工偷鱼,再卖给他们。

  由于鲜鱼供应量很少,市场上的价格还不低,他们也挣的盆满钵满。

  现在一下子放开了,这样他们心里五味杂陈。

  虽然他们可以很轻松的买到鲜鱼了,可是这价格还想坚挺也是不可能了。

  鱼市的摊位只面向二龙山农场的职工,尤其是五分场的人。

  你不是喜欢偷鱼吗?

  现在给你个摊位,你去卖鱼得了。

  合理合法的倒腾鱼,还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月的时间,二龙山鱼市就开张了。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这些经营户就跑去水库大坝,这里一字排开的批发各种鲜鱼。

  有大鲤子,白鲢花鲢,杂鱼,柳根鱼等等。

  有狠心的,直接上来就要包了某一个种类。

  这事,水库有规定,各个品种都必须搭配销售,你只要大鲤子,不好意思,不行。

  这也是为了公平起见。

  很多经营户都支持水库的做法。

  还有人在摊位上打主意。

  偷偷找旁边的摊主,希望把摊位匀过来。

  针对这种情况,农场也有对策。

  每个摊位上缴押金1000元,这是就是摊位保证金。

  摊主每天出摊,还每月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

  在市场设立的举报箱,发现有人私下倒卖摊位的,立即调查核实,如果属实,不仅没收摊位,还没收押金。

  这招太狠了。

  很多人都害怕了。

  那些来打摊位主意的鱼贩子,也只得放弃了。

  鱼贩子每天六七点钟,来鱼市进鱼,倒腾到城里菜市场,每斤也有块八毛的毛利,这就不少了。

  整个环节上,各个都有钱赚,大家都乐呵,谁还想着去偷鱼啊?!

  自从鱼市开市之后,再也没人去偷鱼了。

  卢昌华把瞭望塔和铁丝网都撤走了。

  现在他们的巡逻队变身成了打鱼队。

  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鱼,早上在大坝批发。

  水库把这关系一理顺,样样顺。

  再也没人想着报复水库了。

  现在谁敢去报复,给水库投毒啊?

  那不是断自己的财路吗?

  但凡有人没事往水边熘达,就会有闲着没事的老头老太太跑过来,问东问西,像盯贼似的的看着你。

  你都没机会下手。

  鱼市一开,贼窝子一说不攻自破。

  谁还记得偷鱼的事?

  大家伙都忙着去鱼市赚钱去了。

  五分场的小伙子,现在又成了香饽饽。

  媒人都踏破了门槛。

  附近的大姑娘都想找个鱼市里的小老板。

  二龙山的姑娘们腰杆子又挺起来了。

  二龙山鱼市在周边县市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鱼贩子都往这跑。

  不仅这里的鱼新鲜,主要还是交通方便。

  有火车啊。

  装上两桶鱼,扁担一挑就能上火车。

  这样的条件能不吸引人吗?

  张全会拉着卢昌华直伸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

  张全会对卢昌华是真服气。

  以前,他之所以找卢昌华,是因为卢总的名气和传说。

  现在,他算是服了。

  自己在水库干了这么多年,这关系一直没有理顺。

  偷盗现象一直存在,他也是束手无策。

  可是,卢昌华接手水库才几个月啊?

  人家把鱼市一开,一切都迎刃而解。

  既支持的地方经济建设,也理顺了与当地的关系。

  “没有,没有,表舅,我就把堵变成疏而已。”

  “堵变成疏。这话说的精辟啊。”

  张全会点着头说道:“这就说明,你的管理能力比我强啊!”

  两人相互吹捧了一阵。

  卢昌华这才了解到,自从水库承包之后,那些关系户都陆陆续续的调走了。

  门口的门卫大爷也回家养老去了。

  水库没了收入来源,那些招待费办公费也不来报销了。

  老张也清净了。

  他每天就像养老一样,来办公室转上一圈,就直接回家了。

  他就等着到点退休了。

  “表舅啊,你要的没事干,就来水库,你帮着我管理管理。你也知道,我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呢,在水库这边也不能长待。”

  “那,好吗?”

  “有啥不好的?支持水库建设嘛。”

  “我这边按照企业工资,给你另开一份工资。你就每天露露面就行。”

  “既然外甥信得过我,那我就干了。”

  从此之后,张全会每天先去办公室转上一圈,然后骑着自行车去了水库。

  在水库一待就是大半天,下午四点来钟才晃晃悠悠的下班回家了。

  水库有了张全会管着,卢昌华也放心不少。

  他就能抽身去忙乎其他事了。

  家里的养老院已经竣工了。

  一趟红砖房,坐北朝南。

  还修了一个大院子。

  这趟砖房不仅有住人的屋子,还有娱乐室。

  里面不仅有电视,还能打麻将。

  一竣工,王瑶就带着爸妈和中海大爷一起来看房子了。

  王德海在五月份就回来了。

  当时房子还没建好,他就在北宁待着。

  王瑶也去看望了他几次。

  现在房子竣工了,他来看看也正常。

  “大爷,这几年辛苦了,搬这来住吧,大家还能相互有个照应。”

  “那感情好啊!”

  王德海看着新房心里一阵激动。

  以前在城里住,是真孤独啊。

  离自家兄弟也远。

  自己也不能总往兄弟家跑吧?

  现在好了,大家都住一块,想在一起玩就在一起玩,想过自己的日子,也能有自己的隐私,这好事上哪找去?

  “我住西头第一家,那儿不错。”

  “行,那你就住这儿。”

  卢昌华带着王德海去了西头。

  老头进屋转了一圈,很满意。

  “爸妈,你们呢?”

  “我们?”

  王德江看了看格局,指着东头的房子说道:“我在这边,离你们近点。”

  “对,爸妈,离昌华近点他也好照顾你们。”

  王瑶见爸妈挑好了房子,就领着大伙走了进去。

  这边的屋子宽敞明亮,布局合理。

  “家具过几天就拉来了,你们放心,全套的。”

  见姑爷安排的井井有条,王德江乐呵呵的说道:“行,你办事我放心。”

  王德海在一边问道:“姑爷,我的家具有没有啊?”

  “当然有了,都有,都有。”

  一家人看完房子,就回到卢家。

  老胡头和老韩头也前后脚的跟了进来。

  “老卢啊,屋子都建好了,分好了吧?”

  “主任都分好了。”

  “那就好,王老弟啥时候搬来住啊?”

  王德江乐呵呵的说道:“快了,再过几个月我就退了,到时候就来这住了。”

  “好,好啊,到时候,我们可就有伴了。”

  赵老四现在也没闲着。

  卢昌华又交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建一所幼儿园。

  就在卢家的东面。

  这所幼儿园也很简单,一趟砖房,一个院子,再安装几套孩子的玩具。

  什么滑梯啊,转盘啊。

  不仅如此,卢昌华还早早的去了趟场部,在教育科做了审批。

  然后在工商所注册了一个幼儿园。

  并且对外招聘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

  这事在农场教育系统引起了反响。

  四人搞幼儿园在农场还没有先例。

  三分场学校的刘校长已经退休了。

  他听到消息就跑来找卢昌华。

  “昌华啊,听说你要搞幼儿园?”

  “是啊。搞个私人幼儿园。这不是我姑娘岁数到了嘛,怎么也得有个老师教育引导一下啊。”

  “对,对,对。”

  刘校长摸了摸自己的花白头发,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家三姑娘,是学幼师的。这不是一直没安排上工作嘛,我想问问你,你办的幼儿园能用她不?”

  “三姐啊?能啊。她在家呢?”

  “可不是嘛。”

  见卢昌华很爽快的答应,刘校长老脸染上红晕。

  一脸兴奋的说了起来。

  “你三姐成绩不错,性格也好,学的也是这个专业,让她来试试,我可得感谢你。”

  “校长,看这话说的,让她来吧,正好幼儿园还没定园长呢,让三姐来试试吧,要是行,她也愿意干,那就干着。”

  】

  刘校长来找自己,卢昌华这个面子是要给的。

  老校长是个轻易不求人的人,现在能求卢昌华,说明他遇到了难处了。

  自己能帮一定要帮。

  再说了,三姐确实是当幼师的料。

  前世,三姐就是自己开了一个幼儿园,还办的有声有色的。

  这世,因为自己办了幼儿园,三姐自己就不办了,她能来当园长也挺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