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逃荒?团宠小奶包一路都在捡宝

第二十六章 日子稍好,却不得不背井离乡

0:00
0:00

  迷糊中,四宝耳边传来娘亲的声音。

  “他爹,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睡得饱饱的四宝,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啊……唔!”

  冲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正如此刻的李四宝,睡了一刻钟不到,满血复活。

  院里火堆,噼里啪啦的烧着。

  王氏脸色凝重,搅着火堆上挂着的土沙锅。

  李老三望着火堆出神。

  一旁三兄弟呆呆的坐着,没一个吱声的。

  气氛压抑的院子里,除了柴火的噼啪声,就只有木勺和土沙锅摩擦的沙沙声。

  “老婆子,那钱不能留了。明天咱一起去镇上,尽可能换成粮食,后天一早,咱就离开这!”

  咣当一声,勺子脱手,整个没进沙锅里。

  三水连忙捡起两根枯枝,抹抹枝上的土,将勺子夹出锅来。

  末了还把枝上沾的糊糊,都舔干净了。

  阿娘不接勺子,他就继续搅。

  “他爹!咱离开这能去哪?更何况,那是你的续命钱啊!没有药,你可咋办啊!”

  “那钱留着能干嘛?玉米粉今天能卖到二十贝币一斗,明天就能是四十,或者更高!地上的口子,一天比一天大!咱不能指着这两天的运气过活吧!走!必须走!”

  “可你的身体……”王氏不敢往下想,更不想往下说。

  李老三长叹一声,抚着王氏的脸许久,淡然的笑了。

  “他娘,我会用这半条命,尽可能的给你们找个能安生落脚的地。如果我真走不动了,孩子们,就只能靠你一个人了。”

  “三哥!”王氏哭倒在李老三怀里。

  二十年前嫁给他,他说:这一生,我会用生命去对你好。

  后来日子苦,他说:你若觉得太苦,不想过了。便再寻个好些的人家。你只要别怪我,没让你过上好日子,我便知足了。

  如今,他甚至不惜命,一门心思只有她和孩子。

  在这以男人为天的地界,这个男人,真的是用命在呵护她。

  虽然他的怀抱,已不像当年,那么宽厚,那么有力。

  甚至如今这个怀抱,有点硌人。

  可他怀里的温度,不曾变过。

  自嘲的笑过,李老三又说:“大石,去把你们兄妹四个的衣裳都包好。”

  “好的,爹!”

  李大石起身,这才看到扶在屋门边的四宝。

  小家伙一身单衣松垮垮的披着。

  本该系在腰间的带子,齐胸穿过胳肢窝。

  硬是把衣裳,穿成了裙子。

  有风吹过时,掀起衣裳,露出小丫头圆滚滚的小肚皮。

  以往他看到幺妹这样,总忍不住说几句玩笑话。

  可这会儿,他真的笑不出来。

  干旱大半年了,饥荒终于让世道乱了。

  阿娘今天带去镇上的八只兔子,卖了八十个贝币。

  可一天不到的时间,两贝币一斗的玉米粉,涨到二十贝币。

  爹说得对,不逃荒,最后指定得饿死在这。

  把四宝抱回屋,仔细给穿好衣裳,李大石抚了抚四宝干硬的发。

  四宝还这么小,他一定要像爹一样,扛起一个家的责任,护好家人。

  屋里,李大石带着四宝开始收拾东西。

  屋外,三水分好了一人一碗的玉米糊。

  匆忙的填了填肚子,一家人都忙活起来。

  收拾的收拾,打包的打包。

  小四宝虽然只有三岁,却也在家人的交谈中知道,他们要离开这里。

  所以,她吃了糊,就抱着鸡咯咯等。

  忽然有人叫门。

  王氏开门,人请了进来。

  来的是刘婶,她手上提着个盖了布的提篮。

  “咋了?你们这是要干啥?”

  反正都决定要走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王氏把玉米粉涨价,镇上兵荒马乱的事,一通说了个仔细。

  大旱之下李家洼的人更穷了,只能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糊口上。

  像刘婶这样的,跟本就没空去镇上。

  自然不知道边口镇如今的情况。

  听完,刘婶脸色变了几变,从手里提的篮子里,抓出野兔,硬塞给王氏。

  “绣儿啊!既然你家要去逃荒,这只野兔,就带着上路吧!”

  今儿一早,她带着兔子去请叔公,叔公却说来看过了。

  所以这兔子,也没地使,便拿来还了。

  她家三个都是大人,比不得老三家,四个小娃四张嘴,都指着王绣儿一个人。

  “这……”

  刘婶打断道:“行了,别这个那个的。我这些年对你好,对四宝好,其实也是出于愧疚。若是我本事大些,四宝也不至于……哎!”

  这事不止王氏,李家人其实都知道。

  所以,他们才会在自己有多余的情况下,回以一些。

  其实是在告诉刘婶,这些都是命,怨不到她身上。

  刘婶尽力了。

  “嫂子,你也早做打算。眼看你大儿媳,肚子一天天大了,再拖怕是真走不了啦。”

  “放心,我知道的。”

  说完,爱怜的目光看了四宝许久,这才离开。

  王氏拎着兔子去灶棚,卷起袖子,把野兔和鱼,都杀了,架在灶棚的火上烤。

  李老三也没闲着,除了留下菜刀、柴刀、钉耙,其余的铁器,都拢到了一起。

  家里除了这些铁器,也没有再值钱的东西了。

  他准备明天拿去卖了,换成钱,或是换成吃食。

  毕竟这些东西带在路上,也用不到。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事情发展,远比他们快多了。

  天不亮,就听村子里乱糟糟的。

  一整夜没睡,守着火烤肉的王氏,忙把李老三叫醒。

  李老三衣裳还没穿好,外面就响起敲锣声。

  “各家听着啊!要和村里一起走的,赶紧收拾!中午出发!过时不等!有亲朋可投靠的,早寻去处!”

  李老三嘱咐王氏:“把孩子们叫起来,赶紧收拾,我去趟村长家。马上回来!”

  “嗳!你慢些,小心别摔着了。”

  ……

  村长家不大的小院里,已经坐满了人。

  一堆人七嘴八舌的说着意见。

  “老村长,实再不行,咱进山躲躲吧!总比背井离乡强啊!”

  有人不同意:“躲?天不落雨,大伙都饿死渴死在山上吗?”

  “那咱走,也得有个去处吧!再说,谁知道边口镇以外,是不是也闹干旱呢?咱这么一走,啥时候是个头?”

  “那也不能在这等死!”

  “老村长,您是李家洼,最有学问的人,你给拿个主意!走是不走,若是走,往哪里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