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

第五章 崇祯即位

0:00
0:00

  天启七年,皇帝朱由校失足落水染病。历史终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仍然按照预定的历史轨迹在运行。

   朱有见早有先见之明,嘱咐信王正妃周mm多多往张皇后处走动。具体原因朱有见是不能说破的,说什么?说皇帝不久于人世?那可是大逆不道啊。只嘱咐她,父母早逝,长嫂如母,皇后至今无子,未免落寞,作为信王妃,皇帝的弟媳,多去跟皇后聊聊天解解闷也是应该的。周mm也有结好张皇后的动机――当初自己的亲事就是张皇后促成的呢。

   一天,周mm带回了皇帝失足落水染病的消息。

   朱有见当即上表请求进见。魏忠贤百般阻挠,矫诏不许。作为大明国策,提防藩王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形式越来越恶化。有大臣献上“灵玉露”,五谷蒸馏而成,入口香甜,皇帝非常高兴,但是喝了几个月病情反而恶化。客氏也开始指使宫人阻挠后妃面见皇帝。内外流言纷飞。

   这天,有书生闯信王府,口称有公事。侍卫阻止,道:“公事自有衙门处理,这里是信王府,不是衙门。”

   书生不依不饶,坚持要见信王殿下,有要事禀报。

   历史惊人地巧合,前世的史书说当时信王朱由检正在院子里散步,听见院墙外有人喧哗而召入。这一世,朱有见当时正在院子里练刚刚学的太极拳。

   把书生叫进来,对方拿出一封信,上书“信王亲启”,字体比较娟秀。问他信从何来。对方答称一宫里的军爷交给他,让他交给信王本人的。

   拆信一看,朱有见心中大惊。信中称,皇帝病重,欲召见信王,魏忠贤和客氏居然从中阻挠。

   这一会儿,朱有见头很大,该怎么办?此去是福是祸?

   就在此时,有侍卫来报,门外聚集了一大批士子和百姓,请信王出去见面。

   朱有见出的门来,看见几个太学生,带着百姓在门前鼓噪:“阉狗专权,阻挠皇帝召见信王,上干天和,下违人伦。我等同去,保护信王!”朱有见听了直接感动得快哭了。

   当下点三百名侍卫,簇拥着信王的马车往宫里走去。

   原来张皇后不但派人传信给信王府,而且还顺便四处散步魏忠贤阻挠皇帝召见信王的言论。社会上对魏忠贤一派的不满立时爆发。

   到了宫门,卫兵看着架势,不敢阻挠。但是阻止了信王府侍卫和士子百姓同入。朱有见只带了两个信王府的太监入宫。见到天启皇帝以后,朱有见看见病榻上的皇帝,一边叩头一边哽咽着喊“万岁”――朱由检真身的记忆还在,孩童时一起游乐的记忆还在。平心而论,这个皇帝哥哥,心肠不坏。

   皇帝召信王到榻前,握着信王的手,说:“吾弟当为尧顺。”又指着魏忠贤说,“魏卿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朱有见表面上不动声色,全都答应着。心里却想,魏忠贤你在外面民怨沸腾,就算我跟你无怨无仇,估计也是保不了你,何况如果我能即位,还需要踩人立威呢!

   魏忠贤的权势全靠蒙蔽皇帝一人,皇帝这里失了宠,就大势已去。朱有见不知道的是,魏忠贤其实是考虑过自立为帝的,他把这种想法自己的心腹兵跟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和部尚书崔呈秀讲了,吓得两人不敢表态,最后崔呈秀说了句“恐外有义兵”,打消了他这种念头。

   当晚,歇息宫中。第二天,天启皇帝还跟大臣说,见了弟弟信王之后,感觉病情好了不少。

   天启皇帝最终还是死掉了。接下来就是守灵、发布讣告,宣布新帝登基。在这段时间里,新皇帝和魏忠贤互不信任,同时各自向对方示好。朱有见发布命令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魏忠贤向新皇帝进献美女。其实魏忠贤进献美女这一招太臭。他不知道天启和崇祯的老爹泰昌帝朱常洛,就是万历皇帝死后一个月纵欲而死的吗?

   天启七年十一月,魏忠贤为了试探新皇帝,使人上折子,弹劾崔呈秀,同时赞扬魏忠贤。朱有见抓住这个机会,撤了崔呈秀的职。大臣们纷纷上表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引疾辞爵。

   路上自杀。朱有见表示很无辜。

   此后设立魏忠贤专案调查组。前世的历史,因为魏忠贤牵连朝臣达600多人。这里边“政―治―犯”有多少?难道东林党人都是好人吗?清兵入关后,投降的士大夫,东林党人也有不少。

   而且,东林党人秉承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性良薄,只图虚名。对党争的热情远超过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前一世的历史,司法上主张的是“诛心论罪”,是有罪推定。朱由检又抱着“除恶务尽”的想法,任意扩大打击范围。这种政治戾气不能助长。

   这一世,面临内忧外患,大搞“路线斗争”只会削弱自己。另外,包括东林党在内,任一政治势力没了敌人,都会发生自我分裂。给东林党维持一个“对手”,从中取一个平衡,反而能够维持朝政的稳定。古今中外,制约与平衡是最普遍的政治规律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明朝的内阁制度,本来目的是削弱相权的,最后也成了强力制约皇权的制度。万历30年不上朝,明帝国运转如常,而万历皇帝身居**,也巧妙维持了各种政治势力的平衡。后世的英国在欧洲问题上,喜欢采取孤立主义政策,拿破仑强大时联合普鲁士反对拿破仑,希特勒强大时联合苏联反对希特勒。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更是制衡政治的典范,维持了美国长达200多年的长盛不衰、蒸蒸日上。

   总之,朱有见的方针就是把政治案局限在司法范围内。魏忠贤死后,看着各种弹劾与反弹劾的奏章,现在的崇祯皇帝,估量着各自的党派。最后挑选了比较中立的温体仁负责调查阉党案。于是从天启七年冬到崇祯元年春,整个朝堂除了处理一些必备的朝政,整个就是围着魏党案展开了。

   朱有见第一个方针就是,不管弹劾的什么罪名,只要是《大明律》中没有的,一律不以犯罪论,这叫罪刑法定。这条方针公布开以后,对魏党分子的弹劾就从鸡毛蒜皮开始集中在了几个大案要案上了。

   按照惯例,凡是被弹劾者,都要自己请辞,以待调查。这次新皇帝发布了一个敕令,让被弹劾者到朝廷上接受弹劾者的控诉,并且允许自我辩解以及他人辩护。

   《大明律》中规定了“奸党罪”,其中有“上书言大臣德政”这样的荒唐规定。很多人理屈词穷,无中生有,别人为被攻击者辩护,他便扣上结党的罪名。朱有见敕令废除“奸党罪”(朱有见撤销这一条“奸党罪”,是有目的的。)。虽然东林党人秉承程朱理学,反对任何不遵古制的规定,但是这一条直接对他们有利,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同时原来的“阉党分子”,被扣上的很多罪名,经过质证、辩论,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而被宣布撤销。

   其中有一条为魏忠贤建圣祠的罪名,很是*蛋。这条罪名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违制”,是杀头大罪。而实际上,很多地方官,在阉党势大的政治环境中根本没有选择。名将袁崇焕之类,也曾不得已而为魏忠贤建过生祠。经过朝堂上的质证和辩护,最后朱有见又敕令:凡是因为建了圣祠而升官的,都贬回原官,没有因此升官的,都不再追究。

   最后,对所有涉案官员,查证属实的,编列案卷,定罪量刑。针对这个环节,朱有见又发布敕令:废除《大明律》规定的“五刑”之外的所有刑罚方式,包括凌迟、腰斩等,并且限制株连的范围,废除族诛酷刑。

   朱有见这一世,对处理魏忠贤案的问题上没有搞大清洗。没有出过人命案子的都没有判处死刑。但是对直接导致杨涟、左光斗冤死狱中的责任人都判处了斩立决。这让东林党人的恶气终于顺了。敕令东西厂和锦衣卫毁弃刑具,禁止酷刑。朱有见准备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刑讯*供,但是现在还都来不及。

<>read_di();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